作者专栏
-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证伪还是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欲问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究竟还有没有现实性,最要紧的是要探讨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一些新发展、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产阶级“执行”了马克思的理论才导致的,所以这些新变化非但没有推倒反而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的正确性。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新发展、新变化,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具有了理论说服力和客观现实性。从最近发生在西方世界的马克思再次“火”起来的例证中,我们不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正在西方世界“王者归来”,而且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王者归来”的根本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灾难和危机的分析的不可替代性。
-
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看中国道路的合理性
中国道路不可避免地与西方的资本现代性“纠缠”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中国道路是在现代西方文明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中国要开辟的是一条既能充分享受现代性的成果,又能把现代性展现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限度的现代性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按照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两大思潮,中国所开辟的这样一条“鱼和熊掌兼得”的道路并不具有合理性。能够为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现代性实现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并不是现代性逻辑所必然带来的,中国人民完全可以找出并逐步消除造成现代性走向反面的根源,从而在充分享受现代性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使所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限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以其深刻性和前瞻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具有天然的“在场”权和话语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的成功,则为这一理论的合理性给予了实践上的证明。
-
陈学明: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离不开深切了解中国社会和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论工作者,事实表明,这些理论工作者还须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了然于胸。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精通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中青年理论家,将我们的政治优势、实践优势真正转化为思想优势、理论优势和人才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发展。
-
陈学明: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路线的形成及其教训
伯恩施坦明确地说他的宗旨是要“弄清楚哪些方面马克思仍然是正确的和哪些方面他是不正确的”。从表面上看,他也确实在这样去做。那么,为什么事实上他最后的结果非但没有正确地做出区分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健康地发展并使之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却大大地伤害了马克思主义,他本人也从而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呢?
-
陈学明:伯恩施坦如何全面地否定与修正马克思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伯恩施坦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提出了全面的修正。这一修正绝非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试图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考察了伯恩施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系统的否定和修正。
-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异化”学说,揭示出现代人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全面的“异化”。这种“异化”存在状态尤其表现为“物性”对人的片面化塑造,使人沉湎于消费主义存在方式。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满足的只是虚假的需要,片面化、抽象化了人的真正的需要,违背甚至否定了人的主体性,本质上是一种不幸。不幸存在状态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资本逻辑内在地衍生出入的异化的、消费主义的存在状态,资本主义的整个社会制度对人的统治维持着这种状态。走出这种存在状态,需要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
-
美国史无前例的帝国主义行径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西方的主流社会重新发现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并在褒奖的意义上使用它,其真正的目的是“为美国军事和政治统治辩护,使其与造成穷国与富国的鸿沟的勾当脱离干系”。帝国主义的新时代也就是全球霸权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一时代,美国尽一切能力扩张自己的帝国权力,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屈从于自己的利益。当前的世界现实就是人类处于单极帝国主义国家以一种荒唐的方式进行的暴力统治之下。面对这样一种态势,人类仅存的希望就是重建社会主义。
-
必须正视中国共产党与列宁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当前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思潮,它虽然承认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却竭力割裂列宁主义与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联系。对此,必须重申以下基本事实:第一,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倘若没有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也就不可能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第二,没有列宁主义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对列宁主义的科学认识。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相关论断与列宁主义有密切联系,列宁主义在当今中国仍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
陈学明:进一步“强起来”,有两条路不能选
现代性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中国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由资本、现代性本性所决定的负面效应也逐步显露。在“富起来”的日子里,这些负面效应可能还不怎么明显。但在“富起来”的基础上走向“强起来”之时,这些负面效应就会变得更加显眼,就成了必须正视的问题。人们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各种目标组合在一起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往往突出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从而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不惜采取一些损害其他目标的手段。例如,为了“富起来”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对利用资本可能带来的有损于其他目标实现这一点,就难以加以过多考虑。现在在目标系统中,“强起来”成为主要目标,那对资本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非但不能忽视,而且应着重加以克服,否则就无从谈及“强起来”。
-
陈学明:中国如何“强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面对现代性,中国要“强”起来的根本问题也正是如何面对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中国“强起来”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中国“强起来”的指导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应当是整体的,中国不能只停留于“片面的现代性”,只有全面地实现现代性,才能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展开的过程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中国必须正视这些负面效应,只有将之克服掉,才能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是可以也应当超越的,中国必须在实现现代性的同时还要超越现代性,通过超越现代性来使自己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必然卷入到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中国必须根据复杂现代性的现实,正确驾驭各种矛盾,使自己走向“强起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展开,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结合中国现代化实际的创造性运用,中国正在通过“驾驭资本”的实践破解如何使中国“强起来”的难题。
-
中国究竟如何“强起来”?有两种选择千万不能做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之所以加以批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是片面的现代性,只是在社会的某一个领域,即经济的领域实现现代性。中国真正“强起来”必然不是完全建立在实现现代性、利用资本上,而是必然与超越现代性、超越资本联系在一起。
-
《共产党宣言》的革命精神永不过时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持革命精神的强调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宣言》的初心和使命。
-
西方左翼学者看资本主义
这些西方左翼思想家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的分析,实际上也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批判。正因为他们能够把所有这些弊病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使这种分析和批判显示出一定的深刻性。他们的分析和批判使我们透过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表面看来是零碎的、偶然发生的、局部的种种弊端,洞察到资本主义深层的、必然的、系统性的、全面的、本质性的危机。
-
中国道路上的马克思主义在场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现状分析之一
有一些研究者往往把取得的成绩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联系一起。中国之所以有今天当然也有这种的优秀思想文化的因素。问题在于,这是主要的根源吗?依赖对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继承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对此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
观风察俗